中國棉花網專訊:從涉棉企業反饋來看,隨著ICE、鄭棉互為支撐,盤面連續上漲(ICE主力合約終于打開75美分/磅關口;而CF2105合約一度站上14900元/噸整數關口)及國內棉紡織企業、中間商春節前最后一輪原料補庫啟動、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6.5等等刺激,12月中旬以來不僅11/12/1/3月船期美棉、巴西棉、印度棉、西非棉等報價明顯增多,而且港口保稅、清關外棉貨源也像“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來。
不過,由于各品種、各等級外棉基差高位連續企穩,而且因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基本消耗殆盡、下游部分買家對ICE否站穩75美分/磅持懷疑態度,因此雖然巴西棉、美棉、印度棉等船貨及港口現貨報價充足,貿易商出貨熱情也隨內外盤反彈而回時暖,但手握配額、計劃提前透支2021年1%關稅內配額的采購商詢價、下實單的積極性卻不高,觀望情緒占上風。
據了解,截至目前青島、張家港等港口仍有一定量的2018/19年度美棉、少量印度棉及巴西棉銷售,報價一般低于2019/20年度現貨200-250元/噸,除顏色級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外,長度、強力及雜質含量等各項指標仍比較好,且因貿易商清倉出貨的意愿強而議價空間較2019、2020年度棉花稍大,山東、江浙、河南等地部分紡40S及以下支數棉紗的紡企港口提貨比較主動。
12月15-16日,青島港2018/19年度美棉41-4 37(強力28GPT)報價15300-15350元/噸;而2019/20年度美棉41-4 37的基差報價則達到15500-15600元/噸。張家港某大型棉企表示,由于近幾日美棉31-3 36/37與同品質、等級巴西棉的價差由0-50元/噸逐漸拉大到100-200元/噸,因此紗廠、中間商詢價、提貨再次向巴西棉傾斜。
據CFTC統計,截至12月5日,:ICE期貨2020/21年度ON-CAll合約87521張,但隨著ICE主力合約先后站上73美分/磅、75美分/磅,并且無論從技術面、基本面還是外圍市場消息來看,ICE存在上試78美分/磅甚至80美分/磅的預期,因此ON-CALL點價合同面臨較大的執行難度,或買賣雙方協商延期點價、銷售方回購或取消合同,否則12月底前買方點價虧損不可避免。某國際棉商反映,隨著ICE主力合約打開74美分/磅、75美分/磅,協商延后1-2個月點價或銷售方贖回合同的現象逐漸增多。(胡言)
免責聲明:中國棉花網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僅供參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任何依據中國棉花網數據和信息進行投資與經營造成的損失及法律后果均與中國棉花網無關,特此說明。
(責編:楊舫 電話:010-589311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