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網專訊:據寧波、廣東、青島等地的棉紗貿易企業反饋,隨著ICE、鄭棉盤面價格連續反彈及部分織布廠、終端企業春節前備貨啟動,不僅2/3/4月份棉紗船貨、保稅棉紗報價整體性上調(包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中亞、印尼等各產地棉紗線),而且港口清關棉紗人民幣報價也漲聲一片。
江浙、山東等地部分織布廠、中間商表示,12月上中旬以來港口高配包漂C32、C26棉紗貨源比較緊缺,貿易商、布廠或從廣東、福建等地調貨或直接給越南、印巴紗廠下單補貨;C40S及以上支數進口棉紗詢價、出貨也較10、11月份回暖;但OE紗、C12S及以下環錠紡紗交投仍比較清淡、不活躍。
從調查來看,11月下旬以來,中國各注港棉紗抵港、交貨量增長仍比較強勁(某大型進口企業統計、估測11月份進口紗到港量達到18.6萬噸,環比增加19%),越南紗、印度紗、巴基斯坦紗仍排在前三位,但中亞棉紗(主要是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產地棉紗)的到港量也不斷攀升,但由于12月份以來進口紗詢價、出庫階段性回暖(佛山、南通、紹興等地C26-C40S紗貿易商庫存快速下降),因此港口保稅+非保稅棉紗庫存增長并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隨進口紗“量增價漲”,貿易商銷售、出貨的意愿卻呈現下滑,惜售、持貨待沽的情緒升溫。
業內分析,造成外紗報價上漲的原因除了內外盤棉花期貨跟隨美國股市、能油和化工商品全線飄紅外,還有如下三個利多因素:
一是近一個多月來不僅海運費飛漲,而且各港口集裝箱“一柜難求”,包括印巴、越南紗等CNF、CIF成本明顯上升;二是12月份以來國產棉紗在原料上漲、下游需求和消化能力增強及資金炒作下報價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調,目前C32S紗與越南紗的價差已拉大到300-500元/噸,刺激進口棉紗補漲;三是受新冠疫苗全球范圍內接種、美聯儲不限量貨幣寬松和美國政府財政刺激方案接近達成、黑色系商品“開掛”式上漲等等利好支撐,紡服企業對2021年內銷、外貿市場信心回升、充滿期待,因此“逢低吸納”、低位避險的操作增多。另外,從一些機構、投行等的分析來看,短線人民幣升值的趨勢難以反轉。(胡言)
免責聲明:中國棉花網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僅供參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任何依據中國棉花網數據和信息進行投資與經營造成的損失及法律后果均與中國棉花網無關,特此說明。
(責編:楊舫 電話:010-589311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