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
棉粕豆粕的糾纏對近幾年棉副產品價格的走勢影響日甚,有時棉粕看著豆粕的“臉色”、隨著豆粕的價格變化而起伏,有的時候,棉粕價格又甩開豆粕,走自己的獨立路線。兩者到底是什么關系,對本年度棉副市場的價格走勢又有什么影響,我們對此做個探討。
棉粕用途是棉粕豆粕價格走勢糾纏的基石
我們需了解棉粕的用途,棉粕有兩種用途分類,其一是棉粕的基本用途,也是最大的用途,那就是跟豆粕一樣是蛋白的提供者,作為豆粕的替代雜粕使用,價格優勢是棉粕的最大的存在價值;由于我國大豆需要大量進口,短缺或者高價一直是中國飼料產業的軟肋,棉粕蛋白作為廉價的蛋白提供者,是大豆蛋白的很好替代品。其二是棉粕的特殊用途,在水產上替代魚粉或者提供蛋白,在奶牛養殖上提高牛奶的品質和產量,此用途是所謂的棉粕或者棉籽的剛需。
年度前期:棉粕價格追隨豆粕價格 以性價比去庫存
從棉粕上市的9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份,這是棉籽上市、棉籽油廠集中加工時間,而氣候較冷,水產料用量較少的季節。在這個時候,棉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作為豆粕的替代上。在這個階段,棉粕價格在保持性價比的基礎上隨豆粕上下波動,性價比是王道,這個階段是棉粕消化庫存的階段,也是后期棉粕獨立行情的基礎。
年度后期:低庫存帶來棉粕的獨立行情
自5月份開始,水產飼料大量啟動,而棉粕在前半年去庫存的作用下逐漸減少,油廠陸續停工,市場上棉粕存量較少,棉粕啟動自身的獨立行情,擺脫豆粕的壓制,價格上揚。這個階段是建立在年度前期棉粕大量去庫存的基礎上。
2020/2021年度前期:豆粕價格走勢打亂了棉粕的追隨
其一,沒有出現低價,飼料廠沒有集中采購機會。其二,棉粕沒有出現良好的性價比,飼料廠沒有動力調整配方加大棉粕使用比例。
最近幾年,棉粕和棉籽的低價基本出現在元旦和春節期間,低價使得棉籽和棉粕迅速實現銷售,庫存由新疆轉移到下游消費者手中。但本年度,棉粕上市恰逢豆粕及外圍市場的膨脹,棉粕一路走高,至今未能出現低價位,棉粕上市即高價,性價比和可獲得性不穩定,飼料廠沒有調整配方的動力,飼料企業目前的棉粕用量很小。更糟糕的是,由于價格持續偏高,飼料廠沒有找到增加庫存的機會,棉籽或者棉粕的庫存都在新疆的油廠,甚至軋花廠和棉農手中。
2020/2021年度后期:性價比亟待出現 庫存主體難以轉移
今年棉粕高庫存最終需要改善性價比才能消化,提高性價比有兩個途徑,要么豆粕持續漲價,要么棉粕跌價。從目前來看,豆粕漲價是“望梅止渴”,棉粕調低自身價格才是主動擔當。
其一,時間推移到后期,庫存主體未必能實現轉移。上游替下游做了庫存,在庫存充足的情況下,下游沒有建立庫存的壓力和動力。本年度后期,庫存很有可能一直在新疆油廠或者軋花廠,飼料廠保持隨用隨采策略,壓低庫存和采購量。
其二,持續的庫存帶來持續的價格壓力。庫存如果不能轉移,持續的庫存將帶來持續的價格壓力,新疆棉籽油廠面臨持續的價格壓力。而價格壓力會進一步減弱下游賣貨的動力,并形成一個慣性閉環。
其三,這是上一輪油廠洗牌的基本特征和主因。這是前幾年行業洗牌的關鍵,油廠大量庫存無法消化,價格持續走低,最終庫存大的油廠虧損甚至面臨倒閉。(趙曉旭)
(責編:楊舫 電話:010-58931122-252)